社科院学者:养老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责任

2013年11月11日08:00  东方早报

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

  早报记者 陈良飞 黄志强

  在唐钧看来,国内支持“延迟退休”的学者大多局限在一个“保险”(收多少发多少)的框架中来考虑养老的缺口问题。

  唐钧显然不满意这样的一个思路,“养老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责任,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更是如此。”

  “一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,实际上与几个人养几个人无关。相关的因素有二:一是退休时这个国家能够创造的物质财富有多大规模;二是这些物质财富将会被怎样分配。”唐钧说,“实际上,在‘保险’之外,还有很多手段,譬如财政补贴、国企分利、资产建设等。”

  东方早报:为什么不能局限在“保险”框架中谈养老问题?

  唐钧:所有的社会保障教科书都告诉过我们,采用“现收现支”的养老保险方式肯定是不能持续的,缴费的人越来越少,拿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,缺口必然越来越大。这是一个常识。

  但是,这是在只考虑缴费和支出平衡的问题上,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是远远超过缴费的,如加大财政补贴、国企资产注入等。有些专家做了很多模型来证明,收的钱肯定不够发。这个常识还需要证明么?

  东方早报:中国目前实际上采用的“现收现支”模式是怎么回事?

  唐钧:如果说中国的社保体系在1996年算正式确立的话,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,政府就开始进行财政补贴了。当时,中国社保制度是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设施出现的,而不是一项覆盖全面的社保体系。那时候的国企刚刚缓过劲来,中央财政也很困难,难以支付已经退休的国企职工养老金。

  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分为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,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就变成了“现收现支”模式,个人账户只是一个计算方法。1997年,即使把所有收上来的钱都发下去,还是不够,当年中央财政就补贴了50亿元。现在,每年中央财政的补贴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了。

  本来,个人账户的钱是不能动的,但是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,没有办法。后来,我们几次想做实,但都没能实现。

  东方早报:现在有一种说法,称延迟退休是因为中国劳动力在减少。你怎么看这一说法?

  唐钧:中国的劳动力确实在减少,但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16岁至25岁的人群中,实际上,这一趋势从2004年就开始了。

  但是,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最高峰。中国16岁至59岁的劳动人口目前有9亿多人,这一水平可能会延续到2025年,到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,中国还有8亿多劳动力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中国并不缺劳动力。当然,你可以说,从“几个人养几个人”角度来讲,中国的赡养比实际上在缩小。

  东方早报:延迟退休能解决中国的赡养比问题呢?

  唐钧:延迟退休解决不了新生劳动力减少的问题,只有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

  中国的劳动力群体有一个结构性问题,就是年龄偏大。如果只是简单延迟退休,中国劳动力群体的年龄结构会更加偏大。

(原标题:“不能局限在‘保险’的框架里谈养老”)

(编辑:SN063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台风海燕可能是人类记载最强风暴
  • 体育英超-范佩西绝杀 曼联胜阿森纳 视频
  • 娱乐龙应台谈金马奖和张悬“国旗”风波
  • 财经央企好工资引争议 隐形福利助长收入差距
  • 科技策划:双11网上抢购全攻略
  • 博客“团购”越南新娘暴露什么现实
  • 读书苦孩子:光绪儿时饿得偷吃太监食物
  •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